历史回眸 -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委会隆重成立

作者:徐祖哲,来源:计算机六十年, 更新于:2023年12月17日 14:11,阅读:359

20 世纪50 年代,电子学、自动学、半导体和计算技术被称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先锋,新中国的电子计算机的设计制造和运用将为计算技术开辟新纪元。

“科学规划”在计算机方面的具体措施有:“即日”成立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处,当年暑期分配大学毕业生、规划结束后派一个懂技术的代表团赴苏、安装苏联最新通用电子计算机(M-3),1956 年秋后,苏联派计算机制造方面专家二人和程序设计方面专家一人来华,在大学建立计算机专业和计算数学专业,从1956年开始,开设以一年为期的计算机(和计算数学)训练班。

 

西苑大旅社3 号楼作为计算所筹委会临时办公地点

华罗庚为计算所筹备委员会主任

1956 年的初夏,“四项紧急措施”议定的四个研究所开始筹备,周恩来总理决定腾出西苑大旅社的三栋楼,给自动化、电子学和计算技术三个研究所的筹委会使用。钱伟长、李强分别担任自动化所和电子学所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。半导体研究室在中科院应用物理所成立,即为中科院半导体所前身。

6 月19 日,华罗庚主持计算所成立的筹备会议,中科院副秘书长杜润生、数理化学部副主任恽子强出席,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宣布成立,并向委员颁发聘书。

中科院计算所承担计算技术科研,还作为全国的计算技术学术领导机构。会议落实了“先集中后分散”的原则,由中科院、总参三部、二机部、高等院校的14 位计算技术专家组成筹备委员会。

会议决定,近代物理所计算机组的吴几康、夏培肃、范新弼、王庭梁、梁吟藻、张玉生、曹酉申、李龙、安建勋等14 人,数学所计算数学组的闵乃大、王树林、甄学礼、徐国荣、崔蕴中、石钟慈、黄启晋等9 人划归计算所建制。

华罗庚非常激动,从1952 年开始,四年多的时间,计算机科学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,由单纯科学研究变为国家战略的重要部分,从此,计算技术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。

7 月28 日,中科院第20 次科学院院务常务会议通过筹委会名单。8 月18 日,科学院党组呈文请示国务院,8 月25 日陈毅副总理批准成立计算所筹备委员会,中国计算机事业开始一个重大跨越。

筹备会议召开的地点笔者推测应当是在西郊宾馆

筹备委员会主任华罗庚;筹备委员会副主任何津、王正、阎沛霖。何绍宗任办公室主任, 邓明德和孙润伍为办公室副主任,从政法学院调来卫振盛担任人事科长,公安部的陈仁庆任秘书。关于筹备会议召开的地点,笔者推测应当是在西郊宾馆,因为之前这里一直承担着“十二年科学规划”的接待任务。筹备办公室的第一个工作人员何绍宗说,会后他仍留在西郊宾馆搞“科学规划”的地方办公,计算所的大事记从这一天开始,“成立筹委会”是第一条。

计算所筹委会下设三个研究室、一个办公室和一个实验工厂。

一室为计算机整机研究室,主任闵乃大,下设逻辑设计组、运算控制组、外部设备组、电源组,分别由夏培肃、吴几康、孙肃、莫根生负责。

二室为元件室,主任王正,下设磁存储器组,由范新弼、黄玉珩负责;半导体与电子元件组,蒋士騛负责;结构设计组。

三室为计算数学室,徐献瑜负责,下设应用问题组、程序设计组、计算组。行政办公室下设人事、秘书、总务、器材、图书等五个科和一个翻译组。

1956 年7 月21 日,筹委会在郭沫若院长办公室举行第二次会议,出席人员有华罗庚、科学院数理化学部邓稼先、恽子强,总参谋部三部何津,张效祥等委员,何绍宗汇报了筹备情况、训练班的开办准备和出国实习人员安排等。邓稼先是科学院数理化学部的学术秘书,该部主任是吴有训副院长兼任的。

西苑大旅社3 号楼作为筹委会临时办公地点,办公室由邓明德主持。

1957 年2 月16 日,郭沫若院长,张劲夫、吴有训副院长到西苑大旅社检查筹委会工作。此刻,19 人的赴苏实习队已经出发,实验室开始筹建。是年11 月7 日,国防部第五研究院(航天工业部前身)派出八人到西苑大旅社报到,其中张梓昌、李祖熙、曲礼慧参加M-3的仿制工作,十局技术人员也已到达,他们全都进驻3 号楼宽宽敞敞的客房。

 

阎沛霖任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首任所长

阎沛霖,1911年3 月28 日出生, 黑龙江宁安人。1931 年入南开大学物理系,1941年1月到延安,从事科学工作和工业教育,1952 年, 在重工业部任工业教育司长,任国家计委设计局局长、国家建委重工业局局长,1956年任中科院计算所筹备委员会副主任,2003 年1 月1 日在北京逝世

Authorized | 已获原作者授权,请勿随意摘编或转载

订阅

订阅我们的更新,我们会不定期的把更新的精彩内容推送给您的邮箱。不会包含任何商业广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