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第一台计算机——103计算机的系列和用户

作者:徐祖哲,来源:计算机六十年, 更新于:2023年12月17日 19:30,阅读:264

  1957年11月,中科院计算所筹委会与738厂签订依照苏联M-3计算机图纸仿制计算机的合同。

  协议规定,厂方负责复制图纸,编制零件加工工艺文件,采购元器件、原材料,加工模具,制造外设、机架、插件、装焊、总装,参与机器调试并做好批量生产准备;计算所编制接线表,负责机器最后的调试和应用,M-3机后来定名为103机,是我国第一代计算机的首个型号。

   1958 年8月1日,中国的第一台计算机——103机,在中科院计算所运行。7月31日,103机挑选磁鼓的一些读写比较正常的地址单元勉强通过联调,完成了运行四条指令的一个表演程序。工程组的汤蓉文说,还算了一个开方根号2的题目,把程序纸带送进去,用打印机打出来1.4142。程序太短,可总算体现了一台计算机的基本要素,标志了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。

M-3机属第一代计算机,使用700多个电子管、2000个二极管、10000个阻容组件、400个插件,分装于3个机柜。全机约有1万个接触点和5万个焊接点。用磁鼓作内存的容量为1024字,字长30位,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;用磁心存储器作为内存后,运算速度先后达到每秒1500次、1800次、2300次。

1958年,738厂组装的103计算机

 

    1960年,经历两年“大跃进”后,包括军用飞机在内的工业产品都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,主持军委工作的贺龙元帅下令全国军事工业整顿产品质量。

 

      电子部认为“计算机的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”,原因是赶进度的“浮夸风”和缺乏生产经验,最大的问题在电子器件的质量和精密机械加工达不到要求,导致计算机的稳定性低,最长稳定运行时间不到8小时。在技术因素方面的教训是,“对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性认识不足”。

     738厂很快就传达了文件,计算机停产整顿,从10月份起停止对外供货,明确要求“推倒重来”、“从头开始”。

    103计算机的这次电路设计整顿用时一年,效果明显。技术问题陆续破解,第19台103 机调试完成,质量整顿告一段落。

    1961年12月22 日,103 计算机“生产性正样试制鉴定会”在738 厂召开,通过鉴定的这台样机,改名DJS-1 机,运至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,准备了几天就开始了正常运行,月平均算题机时达600 小时,创当时全国纪录。

     化物所的这台计算机改装后,速度达到每秒运算1500次,计算过火箭燃料配方、量子化学课题、船舶螺旋桨曲面等,该机还提供给大连工学院、长春物理所的教学和科研使用,培养了一批专业教师和研究生。陈毅副总理到大连视察时,对这台计算机的良好工作状态给以赞扬。

    1963年9月9 日,DJS-1 机全面改型,使用磁芯存储器,称为DJS-3 机。1965 年4 月,经过“三年困难”的停顿,磁芯存储器的试制通过生产鉴定。1965 年4 月,运算速度2300 次的DJS-3 通过鉴定,价格提升到30 万元。

    1966年2月,在北京召开了103 计算机工作会议,有47 家用户出席,会议肯定了生产者的成绩,可是结果却和创业者的想象相反。会议宣布:“因为晶体管计算机上马,我国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生产至此结束。

 

  1961年12月,103机经过质量整顿正式定型的DJS-1计算机

 

早期计算机没有注意保留,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台103系电子计算机,型号DJS—3,成为“国宝”,现已搬移到曲阜中国教师博物馆保存

 

 

103 型电子管计算机用户清单(含103机、DJS—1机、DJS—3机)共49台:

  1. 103机(1958—1960)24台:
    •   738厂(北京)生产19台;
    •   736厂(上海)生产5台;
  2. DJS-1机(1961年质量整顿后738厂产)16台
  3. DJS-3机(1965年3月全面改进型738厂产)6台
  4. 用户单位自制 3台:
    • 安徽师范学院103机;
    • 电子15所113机(1963年11月6日鉴定);
    • 北京电力设计院(华北电力设计院)DJS-3机。
Authorized | 已获原作者授权,请勿随意摘编或转载

订阅

订阅我们的更新,我们会不定期的把更新的精彩内容推送给您的邮箱。不会包含任何商业广告。